徐光聚 官方网站

http://xuguangju.zxart.cn/

徐光聚

徐光聚

粉丝:108349

作品总数:11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徐光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4年生于南阳,自幼随舅父彭茂先习画,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黄胄美术基金会编辑,炎黄艺术中心展览部负责人,炎黄艺术馆艺委会会员。参展情况:2000年作品...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未知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

——徐光聚山水画赏析

马龙/文


  石涛和尚说:“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中国的山水画家,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与其说像是一个探索者、开拓者,还不如说是一个修炼者,一个不仅需要在技术方法上炉火纯青,更需要在学养与人格上登峰造极的修炼者。画家只有让自己的心走进笔墨,笔墨才能带领心灵走进色彩;走进了色彩,才能走进山水的起伏和回环;走进了山水的起伏和回环,画家才能让观者走进他所创造的境界;走进了境界,作者和观者才能共同走进另一个神情古朴的自然。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的感受和修炼是相辅相成,须臾不可分离的。而中国的艺术又是晚熟的,许多大师级人物,无不是在早年的时候勤奋学习,兼收并蓄,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技法锤炼逐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并最终成就其艺术家地位的。

  画境如禅

  如果需要用几个词来概括徐光聚的山水作品的特质,那么用空寂、疏朗、简洁、渲淡、静谧、冷逸、荒寒等字眼是比较贴切的。画面的意境是艺术家内在情感的具体体现,而情感是人自身修养的体现。山水画有境,而艺术修养是永无县界的。笔墨是中国画赖以生存的物质媒介,作者的情感则是通过这材料运用的真实流露。笔墨意境皆因虚实相生而出,绘画者在这物质材料和精神交替幻化之间,心手双畅,神与物游。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为我们营造了一任天真的自然境界,更从文字上给后世的山水画家提供了将自然山水转化为艺术作品的成功范例。徐光聚的画中多又人迹,但几乎没有出现过人影。这是作者的故意安排还是无意形成的特点?我们不得而知。但徐光聚笔下的山川自然的确反映了一种世外仙境般的清幽与空寂。画家所追求的宁静荒寒之境,绝不是空虚和死寂,而是在这种看似没有活力的环境中展现出的生命的欢欣与雀跃。徐光聚追求的是以静观动,动静相宜的境界。我们可以从他的画面中看到,在这静寂寒冷的环境中,山间小路兀自蜿蜒向前,山下一潭清澈,有声叮咚,远山缥缈如黛痕一抹,房舍与亭台孑然独立,烟云在山中自由往来,任意舒卷,这难道不是一同样“喧嚣”的世界吗?这正是被庄子名为“天籁”的自然之声啊。在徐光聚的山水画中,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而空则作用于视觉,在不同感官的相互协调和转换中,听觉的静正摇荡出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又更加渲染了宁静的氛围。这是一个由空和静相互融合的境界,空不是别无一物,静也不是万籁无声,空和静的经合造就了这片宁静空蒙的幽远之境。

  徐光聚的山水取法董其昌、浙江,直追元代王蒙、倪瓒。他擅长以单线勾出山形,简洁的皴擦言简意赅,恰当表现出山石的纹理和脉络。设色上除了一点点赭石和花青外,几乎全用水墨。这种淡也正是中国文人画传统的体现。中国画从用色角度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设色的作品,一种是纯粹运用水墨的,而徐光聚的作品则在两者之间,称为浅绛,而实际上浅绛山水也可归为水墨一类。水墨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禅境的黑白世界。禅宗中只有黑白无色才被认为是真实的,只有这黑白二色才表现出禅家的宇宙意识。徐光聚的画中青红黄绿的斑斓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极轻淡的颜色和大片的水墨,徐光聚用这点点墨痕在白色的宣纸上展现了天地万物的绚烂色彩,中国画本来就有墨分五彩的说法,没有颜色正超越了绚烂的色彩世界,也表现了色彩的世界。一阴一阳谓之道,黑白关系正体现了中国阴阳哲学的精神。明代董其昌提出的“文人画”,其强调的重点就是一个“文”字。而这种文不单纯体现在画面的题跋或是书法上,更重要的体现就在于画面本身所传达出来的一种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是形而上的东西,是“技进乎道”的人生观照和感悟。董其昌也是根据禅宗有南北之分,而把绘画也划分南北的。他认为水墨是南宗绘画的典型特征,这正体现了“以形媚道”的传统人文关怀。